作品連同書面報告
異地 - 影像中的時空解構與擴延 (張皓甯)
書籍編碼: 109-7
中文題目: 異地-影像中的時空解構與擴延
英文題目: Another Place - Deconstruction and Expansion of Time and Space in Images
研究生: 張皓甯
指導教授: 王俊傑
發表時間: 110年6月


摘要: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展,帶來時序的裂解與某種時空交錯的幻象,已滲透生活常態中。透過 「解構」時空片段,作為個人精神想像延伸的通道,每天無數次切換在多種不同介面。使我們經常遊蕩在「認知的想像」與「身體意識」分裂的狀態,真實世界裡各物體間,彼此的存在像是互為模擬場景中的元素,個體就像是被植入其中的角色,自身與現實的關係不斷的經歷偏離與回歸,造就個人精神內在層面,游移在暫存與混淆的處境。本書面報告以「空間感知的擴散」、「形體的變異與感知」對於經由此處通往異地想像的創作脈絡進行闡述。在真實與想像疊合的場域中,經由場景與自身相對位置的關注,透過島嶼、窗景、樓頂、太空等意像,運用觀看視點的挪移,所牽引對於空間質變成為地方的想像,馬克·奧格(Marc Auge)在《非地方:超越現代性人類學導論》描述到:「遠方的經驗讓我們學會將觀點去中心化」藉內在的感性連結使景象脫離物質世界的原貌,透過物體的偏離、異位,作為差異時空中個體替身形象的投射,以此通往虛實內在狀態間的「異托邦」。而不斷藉由物件的形體置換於平面(2D)、立體(3D)等影像離返的手法、搭配視點位移的影像遊戲,將主體抽離、編修並置回虛構的異地,搭建一連串真實與精神世界交錯的迴圈。毀滅、煙霧及形體空缺團塊作為探測未知時空的載體,象徵記憶空隙與真實之間的折返,呈現差異速度所伴隨記憶與認知中的感官幻象。長時間依附於個人化媒體介面所導致時空擾動、質變與重組,使原有物質性場域單一線性的歷史,轉化生成一處記憶與認知錯亂如「海市蜃樓」般的景象,逐步建構具非地方特徵的場景,猶如萬花筒般混雜了記憶、共相、認知與精神想像疊合的面貌。藉由個人意識的感性蔓延,從真實感官裡的某處出發到數位轉運的某處,匯入影像/物件的時空解構與擴延,將物質壓縮成為配載訊息的介質,再通往彼此混合而成的虛境。利用物質轉化成影像之後,於數位剪輯的暫存狀態中脫身,而帶出屬於物件主體本身的世界觀,形朔出個人內在以物/景為導向的「擴延時空」透過多重訊息的投放,並於措置時空中交互成像,使空間、物件、影像成為幻想依附的載體,透過影像與裝置的創作,尋找影像、空間與物件暫存交界。試圖創造出一個對於「異地」想像的生成機制,通往具個人精神情感的異質場域。


關鍵字: 解構、異托邦、海市蜃樓、擴延時空
ADD112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No.1, Xueyuan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TEL+886-2-28961000#3142~3145|FAX+886-2-77507254|EMAILtnua.newmedia@gmail.co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版權所有 | Copyright©2019 Dept. of New Media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made by FATCHUN Website System|design by Chan Mi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