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連同書面報告
《視覺、音樂與聲音藝術文化的權力與矛盾-以作品聲音肖像為例》 (郭佩奇)
書籍編碼: 107-7
中文題目: 《視覺、音樂與聲音藝術文化的權力與矛盾-以作品聲音肖像為例》
英文題目: The Power with Contradiction of Visual art , Music and Sound arts Culture : A case study of Sound Portrait
研究生: 郭佩奇
指導教授: 王福瑞
發表時間: 107年1月


摘要: 以作品《聲音肖像》系列,作為此論文的出發點,分析創作的過程,研究歷史文化跟藝術的關係,延伸出的觀念至其他互動裝置作品的創作脈絡,在第二章中研究視覺與聲音藝術的進程,以作品《聲音肖像》為例,從視覺藝術出發,音樂如何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呈現,而音樂跟視覺藝術的關係又是什麼?音樂與聲音藝術的模糊狀態又何已被解讀?而又如何合而為一?在作品中,跨領域創作,又如何幫助創作表現多元的作品樣貌,撰述《聲音肖像》作品從視覺藝術裝置作品,轉變成實體音樂會表演的進程。

第三章從圖符的集體記憶談現代音樂與當代視覺藝術文化所呈顯的時代意識,台灣自1945年被國民政府接收後至今的政權轉移下,社會人心與時代交替的集體記憶,統整了此系列創作的所有文獻資料,包含所有相關的音樂記譜,歌詞、視覺符號,歷史、政治與權力的關係、人群心裡狀態中記憶的停滯點,研究符號、集體記憶在作品中所代表的意義與意識形態,以矛盾關係作為創作核心概念,將身分認同自我混亂的台灣現況,作為藝術創作的核心提問。

在歷史脈絡底下,我們如何看待過去、現在與未來,而藝術創作的立足點在哪裡?而他又何以發展其它的互動裝置作品,在互動裝置中,何以為「互動」?「互動」在作品所代表的意義為何?思考運用新型態的創作手法中,所能發揮的可能性,與參雜入不同元素所能呈顯的意義與價值,在第四章,討論科技與人的互動性在我系列作品中的意義,列舉了五件互動裝置《毫無意義的小東西》
、《台灣之光》、《扭轉錢坤》、《失序》、《五心旗》等作品,將象徵國家意識的符號拆解,反映對國家認同意識所產生的混亂狀態,延續關於社會政治狀態的理解與想像,透過作品反思創作對人生意義的重要性,以及對做一位藝術家的想像與可能性。


關鍵字: 聲音藝術、政治藝術

ADD112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No.1, Xueyuan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TEL+886-2-28961000#3142~3145|FAX+886-2-77507254|EMAILtnua.newmedia@gmail.co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版權所有 | Copyright©2019 Dept. of New Media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made by FATCHUN Website System|design by Chan Mi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