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課程

「動態影像」課群 /

當代錄像藝術創作
本課程為「導論」、「研究報告」及「實踐」的三合一進階實踐療程,「導論」內容主要介紹「錄像藝術」(動態影像)在「當代」的各種實踐及形式,討論「動態影像」在當代新的可能。「研究報告」內容為同學以「台灣在地錄像藝術」的脈絡做報告及延伸研究。「實踐」內容為同學以「開創當代新的動態影像」為前提的實作。

錄像藝術研究

本課程主要以「研究」及「創作」兩部份,研究部份主要以國際錄像藝術史及台灣早期錄像藝術史,其中含代表性藝術家、作品及相關美學,研究內容由指導老師於課堂上分配,同學需奠基在資料上再擴展閱讀延伸並各做一個心得報告,期待在「知識」上同學對於錄像藝術有著全知全解的能力,期末的作品呈現則以「實踐」的方式各自提出對於動態影像的不同看法。

新媒體動畫

除了傳統動畫基本外,更是透過動畫觀念、技巧以及現在科技賦予動畫新的生命,並應用於程式設計、混合實境、實景投影、物聯網及生物藝術等領域中,尋找創新動畫與裝置的各種可能性。

 

「互動科技」課群 /

MAX媒體程式設計

主要是學習目前互動藝術廣泛被使用的Max/Msp/Jitter開發軟體。Max軟體是法國Ircam所研發的圖形式互動媒體開發語言,非常適合不熟悉傳統電腦語言的藝術創作者學習,在世界各地被藝術家、表演者、作曲家、老師和學生使用超過二十年,使創作者的電腦實現個人的想法和夢想。課程將介紹Max軟體的基礎開發環境、邏輯、語法與實作等。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

各種感測器結合Arduino已是互動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元素之一,本課程主要以感測器的原理與應用為核心,利用Arduino互動程式設計來控制各式的感測器元件,包含馬達控制、紅外線感測器、超音波感測器、光敏電阻、各式開關等,整合感測器相關原理的互動設計並應用至新媒體藝術的創作領域。課程將透過實際操作教學,配合範例練習讓同學能構思創意與實作練習,作為新媒體藝術創作的媒材。課程規劃有三個作業:(1) Arduino程式設計、(2)互動感測裝置設計、(3) 互動藝術作品實作。

互動科技實務

為即將進入展場人生的學生做好準備!課程將展場與工地的互動裝置佈展實際經驗教授給學生;從硬體電子電路訊號、高頻信號分析、低頻無線RF設計、交直流電源部署、多媒體控制出發一路到雲端軟體資訊流,建構完整度高的互動裝置控制架構;在互動裝置幾乎都需要使用電源,如何建構出穩定且安全的裝置也是課程重點。此外,專案管理流程、裝置維護與進場注意事項文件也是同等重要,課程中讓學生實際編輯文案範本並使用協同軟體在建置中與創作前期、中後期同步產出需要交付展方完整度高且專業的文件。

人工智慧

大數據、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本質都是指同一件事。物聯網強調「觸動器與感測器」,人工智慧強調 「分析與決策」,串流其中的是「數據」。科技技術多樣化的快速發展,隨著人工智慧(AI)的演繹,新媒體藝術家給出了對於科技與藝術共融,有了更多元敘事觀點,讓人工智慧藝術的表現呈現了一個時代的精神狀態。勾畫與建構學習人工智慧的技術體系是本課程的目的,而關於人工智慧藝術形式的視野更是本課程在技術學習的基礎上同時預備提供給同學的內容。科技藝術的表現,帶著藝術的不確定性卻又必然存在的持續進行的瞬間,本課程期望透過資料的處理、分析,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術的學習,能為同學在藝術創作上帶來啟發。

 

衍生藝術 

教授資料結構與演算法的基本觀念與應用,並使用其觀念創造出藝術作品。

 

「動力裝置」課群 / 

機械動力

利用自然力或機械裝置,讓創作在視覺藝術上或物理造型藝術上產生運動的效果,皆稱之動力藝術。在新媒體藝術的創作領域上,若想跳脫平面影像而進入實體介面,則需基本立體造型與結構的能力。本課成目標即藉由「基礎機械原理的教學」與「機械動力作品的實作」,讓學員除了能夠動腦去構想之外,更多了實作概念的達成。

動畫裝置

動畫裝置是一種抽象的創作概念,並非單純將影像具體化立體呈現,本課程將嘗試帶領學員跳脫傳統電影動畫的敘事思考,開啟另一種觀影方式,將動畫形式進行更進一步的理解與運用,並以案例賞析與期末實作練習,重新看待動畫與新媒體、影像藝術的未來的可能性。討論關於「影片與影像、動畫與空間、展示與觀看、裝置與敘事」等多重關係。

 


「聲響實驗」課群 /

聲音藝術

聲音已是新媒體藝術創作的重要媒體之一,聲音藝術近年來也越來越受重視。本課程將從愛迪生發明留聲機起,介紹聲音藝術的重要發展階段如: 噪音宣言、將聲音從特定場域抽離的具象音樂、與空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聲音裝置等,讓學生了解聲音藝術發展的脈絡。同時教導介紹聲音創作所需的技能,如:麥克風收音介紹、聲音編輯、聲音與其他媒體結合的創作等,讓學生能熟稔媒體與聲音相關的創作。

 

「跨領域藝術」課群 /

實景投影

projection mapping」為一種新形態的作品呈現方式。projection mapping在翻譯上多被稱之為光雕投影、實物投影或是實景投影,也常可看到投影在建築物(建築投影)、舞台空間以及立體物(特殊幾何模型、汽車等)上,以大型光影秀之姿呈現,改變原先的材質狀態或立體透視影像,並賦與其驚人的震撼視覺效果。本課程除了投影技術的教學之外,也延伸觸角,從創意程式設計(Creative Coding)的角度出發,帶領學生學習如何利用視覺/聽覺開發程式來實作,創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演出執行系統。 

身體與行為藝術
不強調身體美感或表演技巧,而是在特定的時間、地點,經身體行為傳遞藝術家的觀念。多以反敘事、偶發、隱喻等特色與觀眾的交流,進而使之能重新審視原有的藝術觀與身體符號之間的聯繫。透過課程引發身體、聲音、語言、圖像、心理劇、社會文化相互結合與碰撞,進而發展屬於自己的行為藝術。 

生物藝術 

近年由於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中出現許多從中延伸出的倫理與文化的議題,這些問題逐漸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例如基因改造食物是否有危險性、複製人的倫理問題等等。在新媒體藝術領域中,也越來越多藝術家開始對於生物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感到好奇,本來就對於科技發展特別敏銳的新媒體藝術家們,逐漸嘗試藉由藝術表現手法去探索生物科技除了科學價值之外,更靠近人文思考的其他可能性。許多藝術家開始與科學家合作,把細胞、基因、微生物等等具有生命意義的物質,當作媒材進行藝術創作,透過藝術的表現形式去挑戰生命的定義、去批判人類與其他生物的關係,以及提問「藝術」、「科學」這些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的精神與意義為何。透過視覺化(visulizing)與物質化(materializing)的過程,藝術家把抽象的生命意義、難以被觀察的生物有機體以及艱深的科學理論,轉化成可以透過視覺觀察與感受的物件與影像。這類型的作品開始逐漸被藝術評論家與藝術史學家歸類為所謂的「生物藝術」(Bio Art),透過藝術的視覺表現形式,而透過這堂課程帶領大家去了解與探討這些作品,並且做出自己的創作計畫。

ADD112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No.1, Xueyuan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TEL+886-2-28961000#3142~3145|FAX+886-2-77507254|EMAILtnua.newmedia@gmail.co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版權所有 | Copyright©2019 Dept. of New Media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made by FATCHUN Website System|design by Chan Mi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