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新媒(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
EN
最新消息
展演活動
系辦公告
學系簡介
沿革發展
學系資源
畢業發展
師資陣容
專任師資
兼任師資
客座教授
講座教師
行政人員
課程特色
課程地圖
修業規定
組別特色
特色課程
新媒成果
獲獎殊榮
教師成果
碩士論文
新媒卓越
歷屆畢展
招生資訊
學士班
碩士班
其他資訊
聯絡資訊
規則辦法
下載專區
新媒系刊
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請開啟確保功能正常!
師資陣容
講座教師
講座教師
全部
陶亞倫
陶亞倫教授,為台灣科技藝術的先鋒,主要專長為動力藝術、光藝術、互動藝術、數位影像、虛擬實境藝術等,近年全心投入VR虛擬實境的創作中,作品始終充滿濃厚的哲學式辯證與反思,深刻且發人省思,
漆志剛
漆志剛是美國密西根大學建築碩士與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學士。旅居美國執業與教學12 年,2015 年於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擔任客座助理教授,並曾任教於東海、 交大、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與淡江等建築系所。現任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同時主持 Jr.Gang 建築研究室。他的作品曾於美國、日本、法國、瑞士、香港、台灣等地展覽、出版、與獲獎。創作包含建築、室內、策展、與實驗性裝置等,並擔任 2018年 ADA 新銳建築獎策展人與台北市立美術館 X-Site 評審 。
邱誌勇
現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同時為台灣科技藝術學會理書長 、台灣財團法人台北數位藝術基金會監事。曾為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 聯合國際學院(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文化與創意學部院長(Dean of Division of Culture and Creativity)、媒體藝術與設計系主任(Programme of Media Arts and Design)、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暨系主任,畢業於美國 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雙主修視覺藝術與電影,副修美學
林昆穎
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之一,專長為VR、AR藝術,同時從事跨領與藝術與數位表演。
李士傑
生於1973年,居住和工作於台北,跨領域的數位文化行動者。畢業於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清華大學社會所博士班;早期網路運動研究者,推動台灣部落格運動,長期參與全球全球數位文化藝術活動。
劉辰岫_新媒體 流體動力美學
人嶼科技藝術總監劉辰岫,是少數有物理博士學位,卻投入創作的跨領域藝術家。作品《光田計劃》獲得2014年台北設計獎優選,2016年在台北「白晝之夜」,他把北門廣場化為光之稻田,藉由光的啟閉與波動,彰顯環境中的隱藏元素,體認人應與自然和諧共處,珍惜這塊土地的資源與事物。
何理互動設計_電子造景
2019.05.15 主要透過介紹實例案件,講述電子造景的概念。 關注生活中的各種驚喜,發掘想像力,透過 新媒體跳脫二維視覺界線,企圖給予觀眾更多的身體 經驗,在空間中建造真實的幻象,在熱帶中下一場大 雪、在平靜中撒一把花叢,錯置時間和空間,仿造自 然地景,擷取心靈的片刻,透過科技新生新的經驗,創造電子地景
鄭兆晏
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的媒體藝術與科學專業。最近顯示(選擇)包括2012 台北雙年展(TW),堂島河雙年展(JP,2013),改變-本土化─ 聲文化在戰後台灣(TW,2014),不和諧的和諧(藝術Sonje中心,韓國,2015年) ,“ RR ZZ”(格魯克50號,意大利,2015年),廣島三部曲:第三部分(廣島MOCA,日本,2015年),公共精神(華沙CCA,波蘭,2016年)。目前管理Giloo計時影音。
蔡遵弘_互動科技創意應用
2019.05.08 科技藝術研究所系友,現為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專任助理教授, 曾於FBI lab參與多項計畫,專長領域為互動科技、數位學與動畫, 著有動畫與互動科技相關書籍。 介紹近期互動科技裝置與娛樂電子產品,並由藝術與娛樂活動探討藝術發展的可能
曾毓忠
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電子音樂專任教授、聲音與音樂創意科技Master Program乙組召集人,音樂科技實驗室(M.T.Lab)主持人,同時兼任於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目前為現代音樂協會、電腦音樂協會、台灣作曲家聯盟、以及科技藝術協會理事。
林沛瑩
1986年生。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輔系資工學系與人文社會學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設計互動系(Design Interactions)碩士。創作範圍主要專注在科學與藝術結合、人類情緒、語言、以及文化社會層面之間的交互影響、互動性自數位延伸至生物以及思考層面的新可能性以及哲學在設計 思維上的使用。
明日和合製作所_我們為何在此相遇
2019.03.27 明日和合製作所現階段作為發展主軸的核心觀念:「現場展/演」 (Live Exhibition)、「回應式創作」 (Responding Creation)、「沉浸式計畫」 (Immersive Project)。在表現形式上並不侷限特定媒材/媒體,反而更重視生產過程與社會、環境、科技、歷史等其他領域之折衝。
林俊賢_AR/VR的藝術創作可能
2019.03.20這是一場AR(擴增實境)和VR(虛擬實境)創意數位內容製作的入門講座,以案例分享的方式來介紹AR/VR的技術特色、趨勢以及製作方法,並分享講者對製作AR和VR藝術內容的觀點,歡迎對AR及VR好奇或對AR/VR藝術創作有興趣的創作者一同參與討論。
洪子健_無主之地: 一部台灣電影
2019.03.13 若一個島嶼藏有豐富的石油,即便是無人居住,也會牽扯出領土糾紛。然而這位導演關心的是主權的爭議如何迴盪在互相競爭國家的愛國分子之間,而不是島嶼的歷史爭議或解決方法。如此,我們看到日本人既愛國又悲憤的紀念典禮、中國當局的聲東擊西以及怪誕的努力、台灣激進分子戲劇化的抗議表演與奇異儀式。這想了解狀況的慾望引領著導演嘗試多次登島行動,在過程中, 導演也知悉了極端愛國分子的本質以及觀點。
陳瀅如
2019.03.06 透過宇宙學系統,利用占星學、神聖幾何、鍊金術等符號,來詮釋社會、歷史中的權力結構,例如人類行為、民族國家主義、國家暴力、烏托邦思維與集體意識等議題。目前透過靈修與薩滿實踐探索意識的無限可能性。
蘇志昇_創意設計的基本素養-詩性智慧
2019.02.27 我們常常被⼀個設計作品所帶來的體驗所感到驚喜,或是覺得它觸動了我們內⼼深處的某⼀個⾓落,但卻無法明確的說出具體的原因。為什麼這個作品如此的吸引我?為什麼這個體驗讓我感到如此熟悉?這個講座裏,講者欲與與會者⼀起討論:“什麼是好的設計品質?”,以及“做出好的創意設計,所需要的基本素養有哪些?
主選單
搜尋
專任師資
兼任師資
客座教授
講座教師
行政人員
最新消息
展演活動
系辦公告
學系簡介
沿革發展
學系資源
畢業發展
師資陣容
專任師資
兼任師資
客座教授
講座教師
行政人員
課程特色
課程地圖
修業規定
組別特色
特色課程
新媒成果
獲獎殊榮
教師成果
碩士論文
新媒卓越
歷屆畢展
招生資訊
學士班
碩士班
其他資訊
聯絡資訊
規則辦法
下載專區
新媒系刊
更多連結
EN
最新消息
展演活動
系辦公告
學系簡介
沿革發展
學系資源
畢業發展
師資陣容
專任師資
兼任師資
客座教授
講座教師
行政人員
課程特色
課程地圖
修業規定
組別特色
特色課程
新媒成果
獲獎殊榮
教師成果
碩士論文
新媒卓越
歷屆畢展
招生資訊
學士班
碩士班
其他資訊
聯絡資訊
規則辦法
下載專區
新媒系刊
更多連結
EN
ADD
112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No.1, Xueyuan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TEL
+886-2-28961000#3142~3145
|
FAX
+886-2-77507254
|
EMAIL
tnua.newmedia@gmail.co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版權所有 | Copyright©2019 Dept. of New Media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made by FATCHUN Website System
|
design by Chan Mi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