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連同書面報告
113-08 不在的現場:後數位時代中的靈光(鄭羽芝)
書籍編碼: 113-08
中文題目: 不在的現場:後數位時代中的靈光
英文題目: The Absent Scene: Aura in the Post-Digital Age
研究生: 鄭羽芝
指導教授: 林俊吉教授
發表時間: 114年7月
摘要:
本論文探討後數位時代裡藝術作品之「靈光」(Aura)概念的轉化,並聚焦於觀者角色的變遷所帶來的感知結構改變。從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對於靈光的定義為出發點,靈光原是指藝術作品在其存在的此時此刻與不可複製的特性,兩條件交互下產生的獨特感知經驗。本文進一步指出,在數位技術主導的當代媒介條件中,對於時間空間的動議已經獲得了不同的延展方式,「新的靈光」也因此不再依附於原作本體的唯一性,而轉移至一種透過影像、遠端介入與即時互動中所產生的在場感之中。
在各類數位媒體技術發展下,影像直播、遠端控制與空間模擬等形式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全新的現場構成方式,使觀者能透過參與操作成為作品感知結構的一部分。
本論文的最後一章節,以筆者的個展《不在的現場》為實踐案例,展覽中五件作品運用即時直播、同步控制、鏡面錯位與空間切換等手法,建構一個由遠端影像與本地感知所交織的多層次現場。透過這些機制,觀者不再是純粹的觀看者,而成為在影像與真實、即時與延遲之間進行感知調度的主體,從而實踐一種建立於數位互動條件下的動態觀看關係。
關鍵字:靈光、觀者參與、即時互動、影像與感知、遠程在場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