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連同書面報告
109-03《遺失的風景》-視覺記憶的暗面 (楊蕓瑄)
書籍編碼: 109-03
中文題目: 《遺失的風景》-視覺記憶的暗面
英文題目: Lost Images: The Dark Side of Visual Memory
研究生: 楊蕓瑄
指導教授: 戴嘉明
發表時間: 109年6月
摘要:
作品《遺失的風景》,為創作者搜集自身記憶外圍的影像與情緒狀態所集結成的長篇雙頻道錄像,藉由催眠書寫私我中的視覺與內隱記憶,進而投射於觀者的心靈影像之上。記憶的外圍以字面上便意味著無法被明確定義在記憶內部的事物,或許曾存在且穿越身體的經驗,卻因意識有界限的篩選墜落思想的深淵。然而它們並非持續沈默,時有時無在過去與未來的夾縫間表明自己的真實;那些一閃而過的似曾相識、無法述說的型態。是顏色還是氣味?是聲響還是觸感?不經淘選的過往隨意放置,渾沌不清卻又確切赤裸,彷彿一條理解肉體何以與世共存的路徑。
選擇對狀態不明的感知進行再現,除了自我吐真,更多是揭露共體間不曾覺知意識上的缺失。好似眨眼間片刻遺漏的視覺,片刻本身便是無法被意識認可為遺漏的主要因素。倘若此片刻成為一種連續發生的狀態,遺漏便會在意識中被確立;也就是說,關於缺失的存在之建立是需要透過暗示的。情緒的穿插則表明了一種由內部通往外界的過程。書寫而後朗誦,傳遞的不單只有無意義的聲響,而是經驗的給予。透過共同存有的當下介入觀者的生命、介入意識的內側,朗誦的話語不再於當下後立即逝去,它將成為他者過往的刻印與未來的記憶。藝術創作的念想如語言一般,是一種對自身有限時間與空間的延展。
『當能看與所見之間,在能觸與所觸之間,在一眼與另一眼之間,在手與手之間,某種交融發生,人的身體就出現了;當感覺者一被感覺者之間的火星點燃,人的身體就出現了;當這把不會停止燃燒的火讓身體鬆脫出任何偶然都無法達成的偶然之舉,人的身體就出現了⋯⋯』——《眼與心》
關鍵字: 視覺記憶、內隱記憶、催眠、心靈影像、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