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新媒體藝術學系第六屆系展得獎名單
卓越獎
  1. 許巽翔 流變空間 Devenir Space 
  2. 江卓豫 臺北有機聲 TAIPEI ORGANIC SOUND 
  3. 潘怡安 與你同在 As you were here 
  4. 郭子耘 溺 Drowning 
  5. 田子平 /#/ Slash Grid 
優選
  1. 林文哲 《天窗 skylight 》
  2. 張子謙 在線上-去美術館 Online - Dep. for Art Museums 
  3. 蘇粲淵 行星印象 Planet 
  4. 葛大乘 延伸閱讀「錄像藝術」 Extended reading of 'Video Art'  葛大乘《延伸閱讀「日式住宅」Extended reading of 'Japanese House'
  5. 王昱慈 鍾昀蓁 資-空 DataSpace
卓越獎
  • 提供55小時工讀金佈撤展,並受邀至關渡美術館展出(展覽時間2019.01.18至2019.04.07)
  • 優先推薦其作品至國內外展覽與比賽。
  • 校內各類獎學金及國內外交換生優先推薦。
  • 於本系器材借用免押金。
  • 另於卓越獎作品中選出首獎,頒發二萬元獎金(卓越獎及首獎之獎金無法重複領取)

得獎作品-
流變空間 Devenir Space 
許巽翔
不鏽鋼網、雷射、步進馬達
流變空間為沈浸式空間作品,藉由單純體現空間中的各剖線,使觀者直接地使用身體感官重新去體驗以及思考生處於數位時代之下自身與生活空間環境的關係
臺北有機聲 TAIPEI ORGANIC SOUND 
江卓豫
壓克力,培養皿,黴菌
將臺北市劃分成20個點之後,到座標服進去採集黴菌培養,之後運用自己所設計的黴菌唱片機去讀去霉菌的資訊並轉化成我自己的聲音及影像,作為我嘗試重新詮釋台北的方式。
與你同在 As you were here 
潘怡安
電子織品
《與你同在》為穿戴式電子織品系列作,《與你同在 之一》是一條圍巾,會對靜止太久的使用者給予輕拍;《與你同在 之二》是一副口罩,會在使用者張口說話時發出聲響。此系列作品運用織品的特性以及與母親的淵源來表達與母親的情感,並利用電子控制呈現其關係之微妙,藉由穿戴於身象徵無法止息的羈絆。
溺 Drowning 
郭子耘
錄像,  裝置
敘述無法走出門外,將自我關在安靜無人的空間,沉靜在自我束縛住的寧靜空間,看似極為安靜無人打饒,但日積月累將成為一種無形壓力,處於一種不舒服的狀態,就像是人剛沉入水中,聽無任何聲音,彷彿獨自一人處於暫時的安全無感擾的空間,但始終無法長久,會開始缺乏氧氣,想掙扎的浮出水面,就像是人無法一直將自我封閉,不去面對現實一樣,以裝置改變了當下的影像,也以聲音讓人進入到畫面空間,扭曲了整個環境,讓觀者處在與一個不穩定的狀態
 /#/ Slash Grid 
田子平
雷射二極體、馬達
作 品〈 /#/〉的 意象為人處在內 在和外 在 虛實分割中的失語症。 符 號「 #」在 英 語 中 為 序 數 之 意,為 許 多 元 素 個 體 的 集 合,但 元素 同時也 身 為 序數本身。在「#」的前後則被符號「/」所包圍,追 溯自古羅馬「/」被用來當作逗號之意,而 「 //」 則 做 為 連 線 號 , 最初為等於之意。被包圍的井字號卡在雙斜線之間就像是自身被 放置在個別元素之間,亦或者其實存在於 自身的分裂中渾沌。
【優選】頒發2000元獎金
得獎作品-
天窗 skylight 林文哲 螢幕、偏光膜、壓克力、木材
仰望假想的天空是不存在的解脫也是虛渡的空白。 個體心理上的情節感源自對過往生命經驗中經歷過的不同片段,每段記憶交雜著各樣複雜的情緒,是期待、是失望也是遺憾,情緒宣洩的出口即是自我救贖,對記憶的回放,以當下的自己回首過往經歷,試圖從中尋求不曾存在的,期望中的答案,為了滿足現實不曾滿足的心理狀態,以逃避的姿態創造了一段虛構的記憶,用虛假的填空彌補往日遺憾,仰望著寄託在想像中的救贖,是一段過渡的白。
在線上-去美術館 Online - Dep. for Art Museums 
張子謙 單頻道錄像、相紙、QRCode
「在線上」(Online),除了代表個體在網路上處於連線狀態,也同時是一種當代的「在路上」(On the Road)。 本作透過「Google街景」線上資料庫之「現成影像」(found footage),重新詮釋當代漫遊者的文化觀察如何從「路上」邁向「線上」,呈現個體於城市中不同美術館間的虛實流轉。
行星印象 Planet 
蘇粲淵
液晶、鐵、馬達、電子材料、樹莓派
行星(英語:planet;拉丁語: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 家,對我而言像是恆星般的存在,我「依賴」著生活的環境,如同行星「依賴」著恆星運轉,日復一日,我將日常化作永恆。一棟四十年來座落於北投區的透天厝,在未來的模樣會是如何? 這家人利用各式手段,努力守護了這棟建築物免於因為都市更新而被徵收拆除;又或是這家人消極行事,不敵政府與建商的勾結,被庸俗的大樓取代後,碎落成殘垣斷壁,無人知曉其去處。
延伸閱讀「錄像藝術」 Extended reading of 'Video Art' 
葛大乘
單頻道錄像、6分12秒、1920x1080、H.264、AAC
「延伸閱讀」是我將閱讀任何文本時,腦內所執行的超連結給展現出來的過程。從誤讀為出發點,去談論那些與主題看似沒關係,但其實有關係的事情。試圖從中建構欲言又止又似是而非的敘事結構。某日觀看吳其育錄像「一號與狗」時,引發我對十八王公廟歷史的興趣。當我在進行「延伸閱讀」時,發現該地的粽子業者在我的住處附近開了分店,於是我懷著想要探究那未能參與的歷史的心,前往該店進行味覺上的「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日式住宅」Extended reading of 'Japanese House'
葛大乘
三頻道錄像、5分10秒、每一頻道1920x1080、H.264、AAC
「延伸閱讀」是我將閱讀任何文本時,腦內所執行的超連結給展現出來的過程。從誤讀為出發點,去談論那些與主題看似沒關係,但其實有關係的事情。試圖從中建構欲言又止又似是而非的敘事結構。當今許多日式宿舍逃離了自燃的危機後,以「全新」的樣貌出現在大眾前。雖然逃過一劫,但在執政者視文化資產為盈利空間的態度下,面臨被文創產業綁架與喪失保護品質的危機。如今老房子文化運動,其實就是一場老房子誤讀運動,把對歷史建物去脈絡的閱讀視為理所當然的前進方向。
資-空 DataSpace
王昱慈 / 鍾昀蓁
虛擬實境、複合媒材、電腦
透過網路世界的雙眼觀看自己,也是一種另一種審視自己的方式。
2019-09-25
ADD112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No.1, Xueyuan Rd., Beitou Dist., Taipei City 112, Taiwan
TEL+886-2-28961000#3142~3145|FAX+886-2-77507254|EMAILtnua.newmedia@gmail.com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新媒體藝術學系版權所有 | Copyright©2019 Dept. of New Media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made by FATCHUN Website System|design by Chan Mi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