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連同書面報告
113-12 在成為之前:位處邊緣的想像 (王詠翔)
書籍編碼: 113-12
中文題目: 在成為之前:位處邊緣的想像
英文題目:Before Becoming: Imagination at the Periphery
研究生: 王詠翔
指導教授: 袁廣鳴教授
發表時間: 114年6月
摘要:
「在成為之前:位處邊緣的想像」是梳理個人在成長經歷中對藝術的探尋,也是基於在地理、身份、場域等視野邊緣面對中心的想像。 「在成為之前」是泛指相對中心而「位處邊緣」的情境。邊緣不僅是地緣、文化等政治上的議題,我也將目光聚焦於展場空間中的縫隙、物質性的邊界、身份角色等,關乎藝術的邊緣。在藝術品成為藝術品之前,藝術家成為藝術家之前,中間的轉圜與過場是我創作的契機。在我的創作中不僅是對空間、場域、界線和物件上的哲思,反身性的提問中也涉及權力、政治關係,在作品形式的背後是我們如何在存在的社會關懷。
本論文旨在闡述個人追尋藝術中心的道路上 ,意識到現今台灣藝術生態的困境 ,藉由藝術家與藝術工作者的雙重身份,試圖凸顯這些問題意識。透過創作計畫,期盼位處藝術邊緣的議題也能夠成為被重視的焦點 , 也期待我們能夠更善待和珍惜我們所處的藝術環境。
共分六章節 ,第一章節 , 從我接觸藝術過程 , 覺察自身在身份和地理上的邊緣性 ,因從兩種不同向度的邊緣思考空間、 邊界和我作品的關係 ,作為本論文背景的參照。第二章節,回看我在過往作品中透過觀念、光影、物件嘗試形塑和關注空間。第三章節, 概述台灣藝術場域中的困境是值得被關注的邊緣議題 。第四章節, 結合自身觀察 ,並汲取過往相關主題的展覽案例,提出「展間」與「側身」兩個關鍵詞。第五章節,以「展間,在側身」為創作命題,依循展間與側身的概念,企圖翻轉觀眾在展場中的身份, 使長期隱身幕後的藝術夥伴成為要角 。 第六章節, 擴延台灣在國際上的狀態 ,反思其藝術內部的處境作為總結。
關鍵字:邊緣、邊緣性、展間、側身、佈展、勞動、空間、場域、影像、裝置。






.png)